姜峰,第四军医大学外科学博士,清华大学EMBA, 现任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科技部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并在国家发改委、卫计委、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食药总局及多个地方政府和科技园区、上市公司、协会及投资机构任咨询专家及独立董事。
姜峰自2003起任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及常务副会长已15年,参与制修订多项行业政策法规,并率领团队为千余家会员企业提供各类服务,使协会从濒临注销成长为健康产业内最大协会,受到会员和业内一致好评;姜峰出任科技部成立的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8年以来已协助科技部对数百个医械创新项目进行资助及后续管理,涉及经费逾20亿元。30余年的业内工作使姜峰熟悉医药及器械企业政策、法规、市场及运作管理,与众多政府部门、协会、国内外生产企业、经销商、研发及投资机构建立了良好关系,并以其诚恳和勤奋为行业及客户服务。
姜洪焱,高分子材料理学博士、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技术支持与共享副总裁、上海微创医疗集团双十领军人才、浦东新区百人计划专家(2012年)、上海理工大学食品与医疗器械学院和同济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回国加入微创医疗之前在美国和德国从事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研发13年,曾担任德国mNemoscience Medical项目经理和研发部门负责人;在包括《自然》等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 多篇,编写英文专著一部,申请发明专利近20篇。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面向组织修复与替代的纳米生物材料的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生物材料表界面及表面改性研究”负责人,中央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1965年生于江苏盐城,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材料系和高分子系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系博士后。2014年1月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6年5月,当选国际生物材料联合会会士。
王春仁,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北京心肺血管研究中心(北京安贞医院)获医学硕士学位。1996 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6-1999年日本国立卫生食品药品研究所疗品部客座研究员从事生物材料分子生物相容性研究。1999-2001年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院产业融合领域研究所科技厅研究员(STA Fellow)从事组织工程人工血管和生物人工肝的研究。2001年4月回国后至今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材料室(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工作,从事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工作。现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材料室主任。从事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植入器械、介入器械、人工脏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敷料、体外诊断、组织工程、再生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科研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工作。
计利方先现为BSI中国区医疗器械业务总监。计利方已经在BSI工作十五年,他在BSI担任过质量管理体系高级审核员、高级讲师、欧盟公告机构CE认证项目经理及产品专家等职务。计利方已经为数百家医疗器械公司和医院提供过过千次审核,技术文件评审和培训服务,包括IRCA ISO13485主任审核员课程,ISO14971风险管理、 MDD指令、MDR法规、临床评估、售后监督及警戒系统、技术文件评审、和欧盟新法规MDR等课程。
杨柯,博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用材料与器件研究部主任。兼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主任委员,东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以及《金属学报(中英文)》、《材料研究学报》、《钢铁研究学报》、《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in China》、《Materials Technology: High Performance Materials》等期刊的编委。率领中国相关领域的最大研究团队,主要从事新型金属生物材料与应用,包括高氮无镍医用不锈钢、抗菌金属(不锈钢、钛合金、钴合金)、生物可降解镁合金、生物功能化金属、金属冠脉支架、金属骨科植入器件等。现已发表期刊学术论文5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际生物材料科学和工程Fellow,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央组织部联系专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生物医用材料和组织器官修复替代”专家组组长,。现兼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并兼心血管材料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代表委员会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副主编,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 TC194)顾问(前主任委员)。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二届工程技术委员委员,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人体组织再生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生物医用材料、人工器官和组织工程的评价、标准和产品研究,正在或完成35项国家和部级课题,拟写了280多篇论文(其中98篇被SCI收录),主编或参与编写20本著作,主持或参与起草15个国家或行业标准,申请专利8个。负责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试验方法建立及应用”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0年),“医疗器械分子生物学评价方法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试验方法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
从事医疗器械行业14年,专注于医疗器械CFDA注册,CE,FDA,KFDA等海外注册、认证和咨询工作,产品类别涉猎广泛,以无源高风险植入类产品及其配件类产品、有源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类产品为主,共获得40余款产品的CFDA注册证、100余款产品的CE认证(其中30余款为高风险医疗器械)、10余款产品的FDA 510(K),130多个国家的注册证;同时作为欧盟认证机构的合作演讲嘉宾,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给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演讲了10余场。
同时经历国外药监局现场审核数十次,其中FDA现场梳理及迎审10余次、CFDA的GMP现场梳理及迎审20余次、CE现场梳理级迎审20余次。
她具备14年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经验,以及医疗器械认证注册经验,主要擅长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合规性、风险在临床中的应用及质量体系的有效管理。
在产品安全法规领域从业十余年,对医疗器械CFDA监管法规体系有深入研究。为近百家境内外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法规/临床试验咨询,在植介入器械的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等部分拥有较丰富的经验。致铭汇盛在心脑血管领域拥有广泛深入的研究者资源,成功协助多例支架、球囊、瓣膜等产品及其他如种植体、关节类产品等口腔科、骨科领域项目完成注册研究。帮助企业快速低成本突破法规壁垒、规避风险。
医学博士,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12年赴德国进修学习。现为苏州市立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关节外科和足踝外科。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青年医学重点人才,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博士后。
INDEX-Werke GmbH & Co., KG Hahn & Tessky
08.2015-至今
产品经理医疗技术
06. 2003年 - 08.2015
应用团队负责人和培训顾问
TRAUB - TNL瑞士型系列
03.2001 - 05.2003
技术工程师TRAUB TNL瑞士型系列
>>应用与技术<<
02.1998 - 08.1999
技术工程师 TRAUBTNL瑞士型系列
>>开发和组装<<
华裔新加坡人,PVD涂层技术和设备设计制造专家,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 才,苏州大学产业教授,在美国、新加坡和中国拥有20多项涂层工艺和设备制造专利,曾就职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希捷等公司,多年半导体/硬盘薄膜设 备设计制造经验,星弧涂层创立者。
施慧,雷尼绍中国区增材制造事业部业务拓展经理。自2007年起,施慧曾先后供职于Objet,Stratasys等多家3D打印领域的龙头企业。2015年加入英国雷尼绍任职增材制造事业部中国区销售经理,2017年任增材制造事业部中国区业务拓展经理.
毕玛时亚太区研发工程师,产品研发部主管。领导一支专注于亚太地区健康护理包装的新产品研发应用以及其他技术支持的团队。
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管理系会计学。曾任北京建中冶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上海光韵达数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公司的运营管理。
钱虹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 首席评审员
萨 盾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驻华办公室,助理主任
陳維斌
德凯集团,东亚区总监
董何彦
全国心血管植入物分技术委员会、大连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辽宁垠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委员、会长、董事长
张其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院,博士、博导
宋晓东
创生(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