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地点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Durbar Square
接机后参观加德满都杜巴广场,追忆中世纪足迹;古朴精致的库玛丽(活女神)庙、赋予加德满都市名的独木庙、塔莱珠女神庙印证了尼泊尔几百年的风雨历程,加格纳特神庙、黑拜拉弗徜徉在艺术文化瑰宝之中,感受沙阿王朝融合了东西文化的接触艺术建筑贡献。随后参观斯瓦扬布寺(猴庙),经历2000多年风雨的世界文化遗产古老佛塔,亦是尼泊尔最神圣的佛塔,可在此拍摄加德满都谷地全景。
随后在著名的泰米尔街满足你的购物欲望,并享受当地的美食,晚餐后在杜巴广场入住酒店休息。
【蓝毗尼】Lumpin
又译岚毗尼、腊伐尼、林微尼等,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在今尼泊尔境内。它处于尼泊尔西南和印度交界处,在鲁潘德希县境内,距加德满都360公里。为尼泊尔政府保护的文化遗址。蓝毗尼又被称为“佛祖的故乡”,是个很纯净的地方。
作为佛祖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蓝毗尼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佛祖最终在菩提树下求得的正果使世界上多了一种热爱和平与思索的哲学。他于公元前563年5月诞生于蓝毗尼的娑罗双树下。
【舍卫国】Sravasti
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中心与贸易集散地,城内商贾云集、富豪辈出,而经济的发达也导致宗教兴盛,百家争鸣,不仅外道团体在此非常活跃、婆罗门教更以此地为研习‘吠陀’思想的重要聚点。 然而,这个城市之所以会在历史舞台上占有一席地位,却不是因为它的强盛富有,而是由于世间的导师——佛陀,对憍萨罗国(Kosala)的国王与臣民百姓,投注了非常多的教化心力的原故,在城郊著名的祗树给孤独园中,佛陀渡过了24个雨季安居。
【舍卫国】 梵名S/ra^vasti^ ,巴利名Sa^vatthi^ 。又作舍婆提国、室罗伐国、尸罗跋提国、舍啰婆悉帝国,为中印度古王国。意译闻物、闻者、无物不有、多有、丰德、好道。又以此城多出名人,多产胜物,故称闻物国。
【拘尸那迦】Sravasti
印度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又译俱尸那、拘尸那等,意为释迦牟尼涅槃处。位于古印度末罗国都城,今联合邦之迦夏城郊。佛陀逝世的双林(双沙罗树)处有涅盘卧像及佛塔等。7世纪之后逐渐湮没。18世纪中期才重新被发掘。
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在这儿的寂静树林间,至善的人间心灵导师—佛陀,在此大般涅盘。
拘尸那罗因为是佛陀入灭的地方,佛教徒对整个地方十分敬重,加以礼膜朝拜,在这里建了佛塔、僧院。阿育王时,曾立有2根石柱,现已毁坏。
【巴特那】Paṭnā
巴特纳曾为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的首府,佛经里多有记载,称为“华氏城”。
【那烂陀】Nālandā
那烂陀[Nālandā] 古印度佛教寺院及学术中心。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巴腊贡地方。据传原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舍利弗诞生及逝世之处,释迦牟尼亦路经此地。 寺始建于5世纪,7世纪时已成为全印度瞩目的大乘佛学中心。极盛时僧众常达万余,兼弘大小乘及五明。世亲以降之瑜伽行派大学者均在此住持弘法。玄奘、义净等中国僧人曾留学于此。那烂陀寺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藏书丰富,学者辈出,是古代印度的最高学府。
【王舍城】Nālandā
王舍城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国都,使王舍城闻名于世的竹林精舍是佛祖释迦牟尼修行的地方,四周是岩山围绕的坚固盆地。城东的灵鹫山是佛陀长住之地,上有佛灭后第一次三藏结集的七叶窟、提婆达多欲谋害佛陀之石、佛入定处、弟子阿难入定处、舍利子入定处、如来七日说法堂等。
游览【王舍城】市区,参观灵鹫山,灵鹫山是有名的佛教圣地,中国古代的高僧法显、玄奘、义净都到这里参拜和居住过。随后参观古印度著名寺院—竹林精舍、七叶窟。
【菩提伽耶】Buddha -gaya^
【菩提伽耶】 Buddha -gaya^ ,又称菩提道场(梵Bodhi -man!d!a )、佛陀伽耶、摩诃菩提(梵Maha^ -bodhi )、菩提场。为佛陀成正觉之地。据经典记载,佛陀经历六年苦行之后,行至此地,于毕钵罗树下之金刚座上结跏趺坐,证悟十二因缘、四谛法等,而得正觉,故毕钵罗树又称菩提树,即‘觉树’之意。伽耶城于中世纪为婆罗门教徒所拥有,为与婆罗门教徒之伽耶城区别,特将佛成道之圣地称为佛陀伽耶,而与佛陀之生处(蓝毗尼园)、初转法轮处(鹿野苑)、涅槃处(拘尸那城娑罗双树林)并称为佛陀之四大圣迹。佛陀入灭后,历代纷纷在此起塔供养,建造精舍伽蓝,虽屡遭毁坏,然迄今尚存多处遗迹。菩提伽耶是甘地发起无暴力运动的地方,是阿育王成长的地方。
【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又称贝拿勒斯,印度教圣地、著名历史古城。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坐落在恒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该市有各式庙宇1500座以上。主要名胜古迹有:恒河浴场、印度金庙、杜尔迦庙、印度之母庙、拉玛王庙、贝拿勒斯印度大学、新印度金庙、林讷格尔堡。河岸附近的街头巷尾,到处树立着象征湿婆的神柱(被称为“林伽”,即男性生殖器),为印度教徒所顶礼膜拜。此外,释加牟尼初转法轮的鹿野苑就在瓦拉纳西附近,耆那教的两个教长也诞生在附近,故该市已成为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重要圣地。
【鹿野苑】
【鹿野苑】,即 Sārnāth,曾名为 Mrigadāva、Rishipattana、Isipatana,中文另名为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鹿园等,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Vārānasī)以北约10公里处,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初转法轮处,原始佛教的最初僧团也在此成立。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圣地之一。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鹿野苑有这样的记载:至鹿野伽蓝。台观连云长廊四合。僧徒一千五百人。学小乘正量部。大院内有精舍。高百余尺。石阶砖龛层级百数。皆隐起黄金佛像。室中有鋀石佛像。量等如来身作转法轮状。精舍东南有石窣堵波。无忧王所建。高百余尺。前有石柱。高七十余尺。是佛初转法轮处。
【瓦拉纳西】
在鹿野苑吃过晚餐后,萨迦空间信众们前往有着“印度圣河”之称的【恒河】岸边,参观印度教的恒河崇拜灯仪,虔诚印度教徒会赶来手持油灯进行恒河女神崇拜活动。 随后回到瓦拉纳西酒店入住。
【德里】
德里是印度北部重要城市。一称沙贾汗纳巴德或老德里。德里大都会包括3个直辖市,即德里、新德里和德里坎登门(DelhiCantonment)。 作为古印度历代首都和自北印度到恒河平原(Gangetic Plains)古老贸易路线的主要城市,德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迹和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