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活动已结束,注册已经关闭。CHAO中查看更多活动

【讲座内容】


新旧交织的城市里,历史文化与土地生活的表现渐渐斑驳,而记忆中绚烂迷离的艋舺霓虹和底层街巷生猛无序的肢体与声音,召唤着创作者在其文化土壤中追寻每种姿态的独特存在。云门2艺术总监郑宗龙与作家、文学评论家杨照,从艋舺传奇与舞作《十三声》谈起,在随着时空流逝的失序与霓虹之间,追寻别样的生命力量。



【关于艋舺】


台湾有句谚语叫"一府二鹿三艋舺",意思是说,清朝时期台湾最繁荣的三个地方依次为:台南、鹿港和艋舺。而造成这三个地方的繁荣,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地方都有港口,同时也是重要的商港。


艋舺是台北最早形成的街市,后来改名为"万华",取其"万年繁华"之意。今日的万华经过几度的行政调整,早已把范围扩张许多了。而在这片土地上也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一直伴随着台北市的发展。


【关于十三声】


"十三声"是六十年代艋舺街头的传奇人物。每当这位幼声老嗓、可男可女的一人剧团现身,街坊邻里莫不奔走相告,由于他多声道的百变切换功力令人叫绝,因而有了"十三声"的封号,传奇身影风靡艋舺街坊。


编舞家郑宗龙小的时候,跟着父亲在万华摆摊卖拖鞋。街头成了最好的教室,他学着手舞足蹈叫卖、看暗夜霓虹灯亮闪烁……这一幕幕生猛的市景,始终在他的记忆中骚动。所以,当宗龙的母亲跟他说起艋舺的传奇人物时,"十三声"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编舞家的记忆柜。


这次的创作,郑宗龙抛开了过去"精密计算"的编舞手法,大胆挥洒,放手交给心绪主导。舞台上,十一位舞者,男男女女,舞动着各种失序、诡谲、荒诞却吸睛的动作,喉咙中发出异声、怪调的嚎叫,一时间,肢体与声音展开了强烈的碰撞。


在艋舺的传奇中,编舞家和舞者们以生猛的精神,把这些随着时空流逝的动人庶民旋律与肢体,转换出另一种不同的生命力。

地点

北京三里屯CHAO
中国北京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三里屯CHAO

查看路径

联系我们

更多活动及场地信息,请发送邮件至info@chaoartcenter.com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